东南网9月28日讯(记者 李景锋)九月的安溪秋意渐浓,茶香氤氲。9月27日下午,福建省第八届“正谊杯”古诗文大赛总决赛在此拉开帷幕。这场以“赓续文脉 慧通八闽”为主题的比赛,不仅是一场诗词高手过招的比赛,更是一场激荡人心的文化盛宴。
决赛现场布置典雅,主视觉以墨色为底,缀以金色诗行,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。比赛环节命名也别具匠心:“相见欢”“满庭芳”“浪淘沙”“破阵子”“定风波”……每道环节都冠以一个词牌名。选手们在必答题环节中沉着应对,在诗句接龙时对答如流,在抢答环节中文思敏捷……精彩的表现引得台下掌声如潮。
随着比赛进程推进,难度不断加大,选手们的得分差距也持续拉开。比赛最后阶段,场上只剩下六位选手。最终,比赛进入决胜环节——“定风波”,根据赛制选手即使答错也可继续抢答,令赛场气氛骤然紧张,也让全场观众无不屏息凝神关注。“他用诗记载泉州放生民俗,写下‘盈舟载鱼虾,投泻清波际’……”当主持人刚起了开头,2号选手倪庆贺关键时刻梅开二度,连续沉着抢答:“蔡襄!”,最终他答题成功,胜利登顶本届大赛冠军,瞬间全场掌声雷动,为倪庆贺送上了热烈的祝贺。
倪庆贺在比赛中展现出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与从容的台风,最终获得冠军
央视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三季全国总冠军雷海为
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曙初、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蔡飞舟,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、原安溪县作家协会主席许素彬等三位评委在现场文采生辉、诗情泉涌,他们的点评妙语连珠,金句频出,既是点评,又是分享,将河图洛书的神奇精髓、历代文人的悲秋传统、陈三和五娘的闽南爱情故事等娓娓道来,“陈三和五娘的爱情故事串联起地方戏曲与古诗文的交融脉络,是传统文化在民间的鲜活传承!”“宋玉《九辩》悲秋独绝千古,但黄公度的《悲秋》却独树一帜上升到家国情怀,来自传统却超越传统!”……精彩的讲解如清泉漱石,又似松风拂面,令全场观众拍手称赞,无不感到受益匪浅。
三位评委的精彩点评点燃全场观众的文化热情
现场互动环节,精彩激烈程度与台上比赛不遑多让,题目难度不低,但每一道题都引来全场举手如林,主持人每一句提问都得到全场齐声响应,让现场掀起一波又一波高潮。来自安溪县实验小学四年级的陈同学虽然在二楼观众席,但也抢到了机会并成功答题,“刚才那道题我刚好在课本外读到过,没想到派上了用场!”他兴奋地说道,稚嫩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。来自安溪本地的退休教师刘阿姨表示:“我自小爱读诗,今天特意带着孙子一起来,让他也感受一下诗词的魅力。”她认为参加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传统文化。
现场小观众热情参与互动答题
热烈的氛围感染了远道而来参赛的中央电视台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三季全国总冠军雷海为,他坦言此次虽遗憾错失晋级机会,但他参赛不是为了胜负,而是为了与更多爱诗之人交流交友。通过参赛,他充分感受到“文献名邦”福建的浓厚诗书氛围,而此次活动首次在县级城市举办更是一大亮点,有利于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接送达基层。“大赛的举办地安溪有着‘中国茶都’的美誉,茶香与诗韵在此交融共生,传统文化得以升华,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。诗词点亮了我的人生,更多人能在经典诵读中感受到生命与文化的共鸣。”
本届大赛的冠军倪庆贺深有同感,他表示自己从小就热爱诗词,非常认可和喜爱“正谊杯”大赛,并已经连续参加过三届,最终在本届比赛中斩获桂冠。这一路走来,是对诗词的热爱给予他前行的力量与心灵的滋养。他将把这份热爱化作前行之灯,影响引导身边更多人喜爱诗词,让传统文化光芒在当代生活中持续闪耀。
“诗词的女儿”叶嘉莹先生曾说过:“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,诗的最大作用是让人心不死。”比赛虽已落幕,但影响仍久久回荡,点燃无数的文脉诗韵星火。据介绍,福建省“正谊杯”古诗文大赛已经举办了八届赛事,大赛持续创新赛制形式,不断扩大基层参与度,让古典诗词真正走进广大群众生活日常,有效助力打响“八闽书房”阅读品牌“一卷阅八闽”。本届大赛通过福建日报全媒体平台、东南网等渠道同步直播,吸引了860.2万关注流量,线上线下紧密联动,让大赛跨越时空局限,成为全民共享诗词文化的精神盛宴。正如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曙初所言:“古诗文正从‘学院之学’走向‘全民之乐’。”这场在茶都安溪奏响的诗文交响,不仅展现了八闽文化的深厚底蕴,更彰显千年诗心在当代焕发新生。